“百年荣光 伟大征程”征文——回家的路“近”了
“找点空闲,找点时间,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,带上笑容,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……”,每到星期六不管有事没事,时间上忙与不忙,我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父母亲。二、三公里的距离骑着电动车十几分钟就能够到达。回家陪陪父母亲谈谈家长里短,说说平时工作中遇到趣事或困惑,其实更多的是听母亲唠叨着她当年的经历。她总说,“你们现在年轻人过得是什么日子?真是福日子!天天吃的是鸡鸭鱼肉,出门抬腿不是汽车就是电动车,联系对方打个电话,还可以视频,这日子过得……”
母亲滔滔不绝地讲起她的当年,听着听着我仿佛一下子也回到了那个年代。五、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我们一穷二白,五九年又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,那日子过得有了上顿没下顿,真是度日如年。那时整个村庄没有一部电话、一盏电灯,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路,别说汽车就连自行车都找不到一辆。1971年母亲嫁给了父亲,距离娘家二十多里地都是靠双腿一步一步地走,等到有了孩子就用独轮车推着回娘家。一大清早,天刚蒙蒙亮就出发,一直走到晌午才能到达。后来父亲在甘肃、内蒙古当兵,母亲到部队探亲或父亲回家,往返数千里,发个电报都得一个礼拜才收到,日常的联系主要是书信,一来一回也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,那时母亲觉得部队到家的路非常遥远。
七十年代末,母亲随父亲到了当地部队,我们举家迁往大西北。母亲带着我们兄妹3人大包小包从家里出发,当时村里还没通公交车,亲戚先用独轮车把我们送到青口县城坐公交车,再从县城转车到连云港新浦火车站坐火车前往徐州火车站,就这样一路周周转转才能到达父亲那里。有时候一趟车赶不上点,只能在那干等着下一趟车,晚了就要找个招待所住下等明天的车次。现在再回想起那段颠簸的半个月旅程,还是会很心疼母亲。
说起过去的“路”,总是觉得非常遥远。每当说到这里,母亲总会感慨地说,回家的路总算是走出了头,总算是熬过来了。
1987年,我们兄妹3人还很小,父亲响应党的号召,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连云港工作,当时有从新疆乌鲁木齐直达上海的火车,我们可以从该列车中途站甘肃武威市乘车直达徐州,再从徐州转一次车就能到连云港了,基本上实现了直达,再也不会有几天几夜的奔波了。
1997年,小妹考上大学到外地上学,从连云港坐火车到苏州基本上在火车上睡一觉就能到达,实现了夕发朝至。记得那时假期与妹妹两人去苏州、杭州、西安等地游玩,每次父亲将我俩送上火车,往往是上了火车后,睡了一夜等醒来也就到达目的地。
说起现在路,虽然还是过去的距离,但真是近了很多。近在交通上,飞机、高铁、汽车的发达便捷,近在沟通上,微信、视频的联系自如,一家子即使身处外地,但无形之中距离感被拉近了。
我的家乡连云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,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,手头更宽加裕了,手机、电脑、私家车等相继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不断地更新换代,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地选择。2019年青盐铁路、连镇铁路连淮段开通运营,2021年连徐高铁开通,连云港跨入了高铁时代。如今咱的大港城已实现早上坐高铁到外地办事,晚上坐高铁返回,当日去当日归。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,连云港的发展在加速,城市也在一天天一年年中变得更绿更美。这种从无到有的大变化,让我在感知欣喜的同时,也感恩党为我们创造的这个新时代。如果有机会,我要带上父母亲坐着高铁,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如今我们年轻人的福日子。